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How Two Russian Journalists Cooked an Egg with their Mobile Phones 兩位俄國記者如何用他們的手机電話煮熟一顆蛋

Vladimir Lagovski and Andrei Moiseynko from 

Komsomolskaya Pravda Newspaper in Moscow decided 

to learn first-hand how harmful cell phones are. There is 

no magic in cooking with your cell phone. The secret is 

in the radio waves that the cell phone radiates.


來自莫斯科蘇聯共青真理報的兩位記者決定首次親手證明

手机電話的傷害性 . 使用你的行動電話來煮蛋一點也不神

奇 、其秘訣是移动電話的電磁波 .



The journalists created a simple microwave structure as 

shown in the picture. They called from one cell phone to 

the other and left both phones on talking mode. They 

placed a tape recorder next to phones to imitate sounds 

of speaking so the phones would stay on.

記者們利用兩個移动電話 、建造一個簡易型的微波爐 、如

下圖 他們從其中一支打電話給另外一支 、並且保持在通

話模式 他們在電話旁邊擺放一台音響來模擬通話的聲

 、使電話能保持暢通不斷線.


After15 minutes: The egg became slightly warm.

通話! 15 分鐘後 : 蛋變得有點溫熱 .

25 minutes: The egg became very warm.


通話 25 分鐘後 : 蛋變得非常溫熱 .

40 minutes: The egg became very hot.

通話 40分鐘後 : 蛋變得非常燙 .

65 minutes: The egg was cooked. (As you can see.)

通話 65 分鐘後 : 蛋煮熟了 . (就你所見 )


Conclusion 1: Cooking eggs with mobile phones is 

possible but very expensive ($4.55 or 123 Rubles)

結論一 : 使用行動電話煮蛋是真的;但是很貴、要花

4.55 美元的通話費。



Conclusion 2: All this talk of danger is exaggerated; even 

if your brain gets cookedit would take a couple hours 

of talking on a cell phone.

結論二 : 使用移动電話來聊天是非常危險的、只要聊上幾

個鐘頭、就可以煮熟你的大腦。


Conclusion 3: We don't recommend carrying cell phone 

in your pants. It would take less time to cook 2 small 

eggs

結論三 : 我們不建議你將行動電話擺在褲子口袋、因為煮

熟兩顆小蛋只需更少的時間。


I might add it takes approximately 2 minutes of speaking 

on a cellular phone for the radiation to cross the 

protective Blood Brain Barrier.

我只能建議您、行動電話通話時間只能用約兩分鐘、才能

保護你的大腦不受電磁波的傷害。

So whenever there is a land line available use it in 

preference to your cell.

優先使用有線電話、而非移动電話。


Source: Komsomolskaya Pravda

三寸金蓮

三寸金蓮,聽起來很美,很神秘,有尺寸,有形狀


然而,你見過真的三寸金蓮沒有?那簡直不能叫作腳,十個趾頭都扭曲併攏,形狀模糊,蜷起如拳。裹腳布一層層放開,滿目瘡痍,不忍卒睹。而且聽說,以前小姐的裹腳布難得打開,所以會有腳氣,臭得很。



「三寸金蓮」是對中國纏足婦女所穿的繡花鞋的美稱。纏足是中國的古老風俗,至今還未能確定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有一說法,指這風俗始於南唐(公元**9 3 7**年-**9 7 5**
年),李後主令宮女用布帛纏足,使腳成新月形狀,以便在高六尺、用黃金製成的蓮花台跳舞,此後宮內外一直倣傚,成為風俗。纏足是一種很不人道的風俗。

少女在四、五歲時,便要用布將腳包住,使腳掌不能長大。隨著年紀增長,包腳的布裹得愈來愈緊,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腳掌變成三角形,纏足的婦女亦同時失去走路的能力。

俗語說:「小腳一雙,眼淚一缸」,正代表纏足為當時的婦女,帶來難以想像的痛楚。三寸金蓮就是套在那雙呈「三角形」的腳掌上的小鞋。三寸金蓮通常比一般的鞋更加華麗奪目,上面牡丹、金魚、福祿壽等中國民族傳統圖案,鞋頭微向上翹。年輕女子穿的金蓮,通常是鮮豔的紅色 的;老婦所穿的,是黑色或深色的。

清朝時,順治、康熙等皇帝都有嚴令禁止民間婦女纏足,但纏足的習慣始終沒有停下來。辛亥革命成功,當時的政府又把禁止纏足作為解放婦女的一項措施。五四運動時,也有制定「禁止婦女纏足」的規條。

辛亥革命後,中國人的思想逐步開放,己經再沒有人纏足了。三寸金蓮,現在只可以在博物館見到了。

纏足椅 - 古代纏足


一個纏足的故事

父母腳骨還未長大,較易收效。他們常對我說:「不纏足,將來嫁不出去」;又說要把小腳纏成符合「瘦、小、尖、彎、香、軟、正」這七個要訣才能達到美麗。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就是男人眼中婀娜多姿的美儀美態還深刻記得纏足的那一段光景

我永不能忘記母親為我纏足的那一天。母親擇了我六歲生日的日子,吩咐我坐在椅上,並用熱水洗淨我的雙腳。趁腳還溫熱,她將我腳大拇指以外的其他四趾,向腳心用力扭折,且在趾間縫邊,灑上粉末,然後縛緊。我痛得立即哭了出來,但母親用了十呎長的裹腳布緊纏著我的腳,再用針線密密縫合固定。

雖然母親說粉末能防止發炎,但是我的兩足被捆緊後越來越痛,往後的日子我雙腳發熱、發炎、紅腫及化膿。每三天拆開一次消毒,但母親卻使勁的把裹腳布纏至最緊,每一次都把腳趾多用力向腳心壓下些。有一次,因消毒不小心抓破皮,導致一片血肉糢糊。我當時怎樣?白天已經痛得寸步難行,夜晚雙腳悶在被子裡,在又痛又熱情況下,令我痛不欲生。當時我的年紀又這麼少,又如何反抗呢?

纏足成為瘦的標準,大約數月後,我的傷口已經腫消,趾頭亦已近乎自然彎近腳底。然後我經歷了一個最殘忍的時刻。直至長大後我才知道這個過程稱之為「裹腳頭」,就是把整個腳掌的腳骨,用力扭折成為彎弓拱狀,彎向腳心的四個趾頭緊緊壓在腳底下一半,由於裹得又緊又密,令到我身體的重量全聚於面積細小的腳板,結果造成雙腳無限痛楚和潰爛,更令我多次痛至暈倒,直到腳部側邊摸得到腳趾,才真正說是""了。其實,我也是一個人。我亦會感覺到痛。

時至今


高跟鞋已是社會標準認定女性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但多穿高跟鞋會對腳指造成擠壓,甚至變形,及對小腿肌肉造成硼緊及勞捐。穿高跟鞋時亦會因脊肌肉受壓而引致腰部脊椎產生過度彎曲的現象,因而產生腰酸背痛的情形。嚴重的會引致膝部退化關節炎、拇趾外翻(嚴重的拇趾外翻更會令患者無法穿著鞋子,必須借藉外科手術治療)或許,時代雖變,但是歷史依舊。

Friendship 友情

Notice the cat on the roof and the dog on the sidewalk…
請注意在屋頂上的貓和在人道上的......




The story behind this picture is this:
這張照片背後的故事是這樣的:


Every day - at the same time - she waits for him...
每一天-在同一時間-她等待他......


He comes... and they go for a walk
他一來,
然後他們便會一起散散步!

Wouldn't it be great if we all had friends like this...no words needed...they just intuitively recognize the value of each other in their lives and act accordingly.

不是很好嗎!如果我們都有這樣的朋友......不需要任何言談...他們憑直覺就承認對方在他們的生命的價值和採取相應的行動。

阿虫語錄 (9)


心字有三點,代表你我他;
衷心祝福你,開出陽光花。

偶然看到心字,從心字想到人,又由人想到人際關係,心字的三點,你我他好像活現在這三點上面。

雖然俗語有「人同此心」這句話,但你我他的各自發展,人與人之間始終難以融和,你我他雖同一心,好像難以一體。

希望有一天心字的三點,能真正「同心」,彼此結聯,你我他互相關懷,彼此祝福。


取材自:香港漫畫家,阿虫 (嚴以敬先生) 

百歲穴

想要長命百歲按摩百歲
中醫的養生是博大精深的,那麼中醫按摩有助長壽大家知道嗎?那麼按摩哪裡有助長壽呢?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


百會穴是大腦的總司令

當人頭痛、失眠、煩躁、眩暈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去揉腦袋。有人會揉太陽穴,有的人揉眉心,有的人揉印

堂,有的人用冷水洗把臉,有的人甚至用冰塊敷。這些雖然都可以減輕一些不適,但都不是最好的法子。

哪種方法是最有效的呢?我教給大家一個頭部穴位按摩法,它就是按摩諸陽之會、百脈之宗的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線和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也就是在頭頂的正中心。古人為什麼將這個部位起名為「百

會」呢?百者,多也;會者,交會之處也。在《會元針灸學》中也曾說道:「百會者,五臟六腑奇經三陽百脈

所會,故名百會。」就是說,百會穴是人體諸多穴位的交會處

打個比方說,如果頭部是人體的總司令,那麼,百會穴就是總司令的大腦,可以說是核心中的核心。事實上,

樣評價百會穴一點兒也不為過,因為,在人體的12條經絡中有6條都彙集於百會穴,它們分別是手太陽小腸經、

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並且,這6條經都和有「陽脈之海」

美譽的督脈相交匯。

因此,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以將我們人體的一半經絡以及大部分的穴位都帶動起來。對於身體漸虧、身體虛弱

的中老年朋友來說,更可以起到補陽填陰的作用。

按摩百會可增壽

可以這樣說,每天按摩百會穴100次,活到100歲沒問題。我臨床是搞腦血管的,經常要用到這個穴位,所以,我

知道它對治療頭痛、高血壓、低血壓、失眠、焦慮、心悸、健忘、癲狂等效果都不錯。

最近,我在翻看古醫典籍的時候發現,它可以治療的疾病非常之多,簡直讓人驚訝。除前面說到的,它還可以治

療受風頭重、心煩、中風、耳鳴、洩瀉、便秘、脫肛、耳聾、鼻塞不聞香臭、頭不可左右顧、熱病汗出而善嘔

症。

我個人認為,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百會穴30次,就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5年前,我到北京參加一個學術

會議的時候,一個老中醫對我說:「我雖然是個醫生,但年輕的時候也不怎麼在意自己的身體,飲食不規律,還

抽煙、喝酒。

42歲體檢的時候發現有高血壓,還伴有失眠、耳鳴。後來,我每天早晚按摩百會穴,用中指指腹每秒鐘按一

次。按兩分鐘,共120下。因為百會穴帶個『百』字,所以我後來改成按100下。

有一次,我突發靈感,覺得每天按摩百會穴圖的就是長壽,活上100歲,於是,我乾脆把百會穴改名叫『百歲

穴』。現在,我每天按摩百歲穴,血壓沒升高、精神也特好,每天一沾枕頭就睡著了。

至於百會穴到底每天按多少下才好,朋友們還是根據自己身體的感受來決定,但要每天堅持按揉,才會見效。

如何清潔我們的內臟 - 腸,胃及肝

  


腸道中棲息著數以億計的細菌,比如,益生菌和致病菌等,前者的作用在於平衡各菌群,維持腸道健康。但如果飲食不規律,人體抵抗力下降,這些益生菌就會轉變為致病菌,引起腹瀉、胃潰瘍等疾病。而經常打嗝、腹脹、放屁多而臭等現象,就是腸胃中的「髒東西」在作祟。

尤其是大腸,本身就是一個很髒的器官。因為體內最終代謝的廢物,也就是大便會進入大腸中。尤其對便秘的人來說,大便中的多種毒素會被腸道反覆吸收,通過血液循環到達人體的各個部位,導致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毛孔擴張、痤瘡等。

清潔方法:最重要的是保持腸道通暢。比如,多吃蘋果、香蕉等水果,主食不要過於精細,多吃粗糧;外出旅遊時,容易便秘,可以喝一點蜂蜜;工作壓力大、久坐也會導致便秘,因此最好每天都運動一下,保持好心情。





胃裡有一種名為幽門螺旋桿菌的細菌,不乾淨的飲食是它的主要源頭,全世界約 50%的人胃部都有這種細菌繁殖。大部分胃癌、胃炎、胃潰瘍患者體內都有幽門螺桿菌存在。大多數人感染後沒有什麼症狀,但 10%—15%的感染者會得胃潰瘍。

清潔方法不熬夜,保持好心情。當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情緒不佳時,會使胃酸分泌增多,會有反酸水、燒心、噁心等不適。此外,要少吃過甜、鹹、辣、酸、冷、燙的食物。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最大的腺體。美國邁阿密大學肝臟病學首席專家保羅·馬丁指出,肝臟就像一個化工廠,除了能分解攝入體內的酒精外,至少還有 250 種功能。它有一根重要的血管通往腸道,將腸道中不易吸收的代謝物質帶回肝臟進行「解毒」。如果經常喝酒或者大口、連著喝,分解速度跟不上,就可能造成酒精中毒。

除了酒精,暴飲暴食、吃得過於油膩等飲食習慣會使肝臟變得很「髒」。「比如說,導致過多脂肪沉積在你的肝臟上,肝功能也會受到損害,脂肪肝就是最典型的病例。」保羅·馬丁

清潔方法:每天運動 10 分鐘。發表在《肝病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運動 10 分鐘,就能保證肝臟在最好狀態下工作。


喝酒時速度要慢,最好用小杯。美國公共衛生研究院酒精研究小組的研究發現,即使限制飲酒次數,如果大口喝,用大杯子喝,喝得總量反而更多。吃飯有規律。一日三餐按點吃,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

如何煮出紫色的茄子?

秘訣有兩點:

   1 必須先將水煮開,再放入茄子


   2. 茄子必須壓到水面下,不能接觸空氣

   如此直至煮熟,鮮豔的紫色都不會改變





閑 話 方 塊 字 - 三字重複 ( 1 )

三字重複  


   

清康熙舉人江蘇金壇人段玉裁說:凡物之盛,皆三其文,就是說,在造漢字的過程中,如果想強調某一事物,就用同樣的三個字來表達它。因此,這裏將《現代漢語詞典》上收錄的一些三連字、社會上流傳的以及看到聽到的其他字,增其內容、看看我們中國漢語方塊字的特色,放鬆放鬆心情


這三個字實在是太熟悉了,一樹只能稱木,樹木樹木;雙木才能成林,樹林樹林;如果樹木實在是太多了,就皆三其文,三個木字就像疊羅漢那樣疊了起來(不是樹上長樹,是為了方塊字的美感),就是,如果表達還是不夠,那就叫它森林!你看,一眼望去有這麼多的樹木,就像我們已經站在一大片樹林邊,這就是我們漢字形音義三結合而帶來的效果,英格利西有這種感覺嗎?


這是字的簡化漢字。漢字簡化,意見不少,這個漢字我認為簡化得好,不但筆劃少了一半,而且完全符合漢字形音義三結合的特點,一看上去就已經人多勢眾了,原來的那個繁體字放在這裏有這個效果嗎。所以,對於簡化漢字也不能一概而論,簡化得好留下,不好的有爭議的復原。



三張嘴巴放在一起是強調話多嗎?不是。造字者原意是要各位一起來用嘴來嘗嘗做的菜肴味道好不好,評論評論。哪知道這個簡單字的用場越來越大,從吃的品嘗,一直到做人的人品、做官大小的幾,到了現在社會的品牌,處理品,等等,舉不勝舉,真不知哪位高人造了這麼一個簡單而有用的字。



這裏用三個耳字,造字者在這裏不是在表達物之盛之意,卻卻相反,意思是:我的嘴靠近你的耳朵,輕輕的跟你講,這聲音只有你的一隻耳朵、我的兩隻耳朵才聽得,豈不是三隻耳朵了嗎?造得實在太形象了!所以是附耳輕言的意思,而人民音樂家聶耳卻反其道而行之,改掉自己聶守信的名字,以聶耳命名,用自己愛國的激情,高昂地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直到今天,我們聽了還是那麼振奮人心!(此字復原)



這字音奔。演員牛犇就用了這個字取名,老牛實在是太牛了。《現代漢語詞典》注同奔,找《康熙字典》一查,原意是牛驚,牛群因受驚而集體奔跑,故音奔。一個犇一個奔,歷代也是時而歸一,時而兩存,我同意《康熙字典》兩存的看法:牛等大獸奔跑就用犇跑,充分體現它們成群奔跑、排山倒海無所畏懼的氣勢;人類就用這個奔跑,成千上萬個漢字難道就怕多了這麼一個不成?



《康熙字典》沒有這個字,可見它誕生在康熙朝以後。作者充分掌握了漢字造字的真諦,造出了這麼一個新字:三個手字的方塊字。正常的人們都長了兩隻手,唯獨這位老兄長了三隻手,這第三只手是派什麼用場的呢?是到別人的袋裏扒錢的,於是讀音定為,一個令人發噱的字就此誕生,在漢字世界裏從此又多了一個形音義完美結合的範例。




這是個臭名昭著的字,但有個字謎就是為它鳴冤叫屈的:

         老夫人獨坐在中央,
           丫頭小姐站兩旁。
           我家並無男人進,
           為何給我臭名望。

鳴冤叫屈叫得對,因為姦原意是:幾個女人坐在一起閒聊,話題當然是些家長里短、個人私事,太平常了,因此,原意是
事,只是後來不斷向壞的方向引申開去,才落得如此下場。好在現代漢語將它列入了奸的異體字,一場公案就此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