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鍛練下半身,病痛離你身!


下半身負擔協助身體機能運作的重要任務,一旦下半身肌肉衰退,輕則體力變差、容易疲倦,重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上身。 人過了四十歲左右,臀部肌肉會逐漸萎縮、下垂,大腿變瘦,下半身越來越單薄。下半身肌肉一旦衰退,就會出現體力變差、容易疲倦等症狀,隨之而來的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風、癌症等慢性病。

下半身負擔協助身體機能運作的重要任務,一旦下半身肌肉衰退,輕則體力變差、容易疲倦,重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上身。
人過了四十歲左右,臀部肌肉會逐漸萎縮、下垂,大腿變瘦,下半身越來越單薄。下半身肌肉一旦衰退,就會出現體力變差、容易疲倦等症狀,隨之而來的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風、癌症等慢性病。
肌肉約占體重40%,其中70%以上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如果下半身的肌肉開始衰退,就會出現各種病兆,身體也會開始老化。
老化與疾病 多從下半身開始引發

    
以前人說「老化從下半身開始」,事實上,疾病也從下半身開始
下半身肌肉衰退會引發各種疾病,腦中風便是其中之一。

腦內出血的原因,就是下半身肌肉減少,導致下半身血量減少,因此腦中風也是下半身肌肉退化引起的。與其說腦中風是腦部的病變,不如說它是下半身肌肉減少所引發的疾病。

心肌梗塞也一樣。心肌梗塞指的是專職運送養分的冠狀動脈,因血栓而發生阻塞,無法將氧氣及養分送達心臟,造成肌肉壞死,心臟停止運轉。仔細想想,位於上半身的心臟冠狀動脈,就是因為血液太多,才會發生阻塞。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從外觀來分辨,特徵是下半身比上半身瘦弱許多。一般認為,糖尿病是「胰臟的β細胞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話雖沒錯,但有趣的是,「下半身比上半身瘦弱」的人,就是比較容易罹患糖尿病,幾乎沒有例外。
由於70%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當下半身的肌肉減少,其燃燒、利用的糖分相對減少,許多未經消耗的糖分便殘留在血液裡(高血糖),也就是糖尿病。
腰部以下的肌肉衰退,表示腰部以下的內臟也會變弱。也就是說,腎臟、腎上腺、泌尿器官、生殖器官的功能都變得衰弱。下半身各器官的健康狀態和機能,和下半身的肌肉機能成正比。
鍛鍊下半身肌肉 可達到的十三個好處

    
效果一:促進基礎代謝。疾病都可歸因於現代人的低體溫化,體溫一下降,體內的糖分及脂肪就會因為燃燒不完全而殘留在體內,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症狀就會出現。 目前已知道,癌細胞在 35℃的環境下最容易繁殖,在到達 39.6℃的時候,就會瀕臨死亡。體溫每降一度,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所以體溫一低,容易出現發炎、自體免疫疾病等。
造成體溫下降的最大原因,在於運動不足造成肌肉鍛鍊不足。只要鍛鍊肌肉,讓肌肉細胞強壯、生長,進而促進新陳代謝,體溫就會隨之上升。目前已知,一般程度的運動可以使直腸溫度大約提高 2℃。也就是說,透過運動,確實能夠有效預防及改善癌症、糖尿病、高血脂症、自體免疫疾病等以低體溫為發病主因的文明病。

效果二:改善並預防狹心症、心肌梗塞。目前我們已經知道,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或運動員,他們的冠狀動脈內徑比一般人來得粗,心肌的微血管數和冠狀動脈的分支也比較多。換句話說,鍛鍊肌肉有助於降低狹心症及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心臟病患者不應該運動」是一般人以前的醫學常識。但對心臟病患者實施肌肉訓練,有助於減少心血管負擔,康復得比較快。」

效果三:改善並預防骨質疏鬆症。我們的骨骼可以「自我感知所處的力學環境,使骨量和骨骼的形狀隨之做合理的調整」,在骨骼上加諸外力時,骨骼內部會產生抗力,而且骨骼的品質也會和抗力成正比增加。
運動能夠增加骨量,主要是因為運動可以改善小腸吸收鈣質的狀況,促使骨骼充分吸收到鈣質。因此,藉由運動獲取的骨質,一旦停止運動後又會回復到原本的狀態。
即使長期臥病在床,只要一天利用十五到二十分鐘從事肌肉訓練,就能夠預防肌肉萎縮及肌肉活動機能的降低,即使是藉由外力的肌肉運動也無妨。可見對於長期臥床的病人來說,肌肉訓練的複健非常重要。

效果四:改善並預防糖尿病。肌肉運動可以促進肌肉細胞內葡萄糖運輸蛋白的活性化,加強肌肉細胞對血液中糖分的吸收,使血糖值下降,肌肉活力增加,體力隨之大增。
肌肉運動還可以促進肌肉細胞內肝糖合成的活性化,使血液中大量的葡萄糖流向肌肉細胞,對糖尿病的預防和改善很有助益。

效果五: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藉肌肉運動可以減少中性脂肪、增加HDL膽固醇,進而預防及改善動脈硬化,及因動脈硬化引起的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

效果六:擺脫肥胖。人體內的脂肪細胞數目約有三百億個,大約占體重的20%。肥胖者的脂肪細胞數量則可以高達四百億到六百億個,占體重的30--40%。
雖然脂肪細胞的數目終生不變,但是許多實驗都證明,持續的運動可使脂肪細胞的容積變小,進而改善肥胖。
到了中年,小腹囤積的脂肪之所以越來越多,其實和腹肌量減少與腹肌無力都有很大的關係。胃、腸、肝臟、胰臟等重要器官都在腹部,然而腹部沒有骨骼保護,取而代之的是三層堅固的腹肌。若是運動不足導致腹部肌肉無力、腹肌量減少,腹部的脂肪就會變厚以保護腹部內的器官。

效果七:改善血壓。隨著肌肉運動的進行,高(收縮壓)、低(擴張壓)血壓都會下降3--4%。這是因為肌肉運動使周邊的微血管增加,來自末稍血管的阻力隨之減低的結果。
以超音波檢查受驗者頸部動脈硬化度,發現實驗後的動脈比實驗前柔軟而有彈性。所以可以推斷,血壓的下降來自於動脈硬化的改善。

效果八:縮短消化道運送時間。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移動的時間稱為「消化管運送時間」。以前就曾經有人指出,慢跑、健走等有氧運動可以幫助縮短消化管的運送時間。運動促使通便時間減短,同時也縮短了糞便中致癌物質與腸黏膜接觸的時間。

效果九:減輕憂鬱症狀。我們可以藉由肌肉運動促進新陳代謝、提高體溫,進而改善憂鬱狀態。

效果十:減輕各種疼痛。肌肉若是強健,關節的活動力將獲得改善,關節的疼痛和腫脹也會解除。進而減輕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
強化腰部的肌肉,可以提高脊椎周邊的支撐力,減輕因外部的衝撞或來自體重本身的負荷所造成的壓力,避免脊椎磨損,進而使腰部的疼痛減輕、甚至解除疼痛。
綜合以上的說法,我們可以得知:強化肌肉能減輕骨骼和關節的負擔(因體重或做動作造成的負擔)、提升關節機能、減輕疼痛。
再則,當體溫隨著肌肉運動上升,體內過多的水分也會隨之消耗。從事肌肉訓練時,肌肉纖維(細胞)在收縮、鬆弛的運動狀態下會消耗體內的水分,運動時所流的汗也會將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

效果十一:預防癌症與癌症的復發。隨著年齡增長,下半身肌肉和微血管的數量都會減少。血液量一變少,下半身就跟著變冷,大腸、前列腺等腰部以下的器官也會逐漸產生病變。因為人體的器官必須藉由血液輸送養分、水分和氧氣才得以運轉,而且血液內的白血球和免疫物質能夠預防疾病。

效果十二:提升記憶力、預防老人癡呆。針對較常運動者和不常運動者做腦部斷層,結果顯示,相較於從事健走、慢跑、網球、游泳等有氧運動的人,不運動的人腦部退化(老化)的情形相當嚴重。
當運動不足、引起血糖值失調的時候,大腦的記憶中樞海馬體就會開始萎縮。從事運動的人則因為血糖值獲得適當的調節,可以預防海馬體萎縮。
快走十分鐘,足以大幅提升記憶力、集中力。利用考試前十分鐘快步行走,記憶力和集中力得到了提升,考試成績都有進步。

效果十三:抗老、長壽。肌肉機能的衰退=生命力的衰退=老化 如果將「免疫」想成「保護生命不受外力入侵的機制」,那麼也可以說肌力的退化=免疫力的降低
因此,只要鍛鍊肌肉,免疫力就會變強。
鍛鍊肌肉和所有疾病的預防、改善,以及長壽都息息相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