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
一. 食品的酸碱性许多人在讨论养生时,常会提到人体的酸碱性的问题。人体的酸碱性,已是一个传播很广的话题。 遗憾的是这些传播中却有着一些概念混乱的并非科学的说法,还有一些不实的以讹传讹的甚至是忽悠人的说法。
v 要讲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然首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碱?
v 早在中世纪,那时的化学家就对带酸味的物质特别感兴趣了。他们发现酸味物质能侵蚀许多金属,以后又发现了一些更强烈的如盐酸一类的化学物质,金属会更迅速地被这些酸溶解。
因此就把所有这类化合物都叫做“酸”,因为它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酸味、能腐蚀金属。化学家还把来源于有机体中的酸称为“有机酸”如果汁;来源于非生命物质的酸称为“无机酸”如 硫酸。
v 人们对碱的认识还要更早,发现了碱性强的物质能腐蚀皮肤、还会与油脂起反应,可以 制肥皂。
v 考古学家在意大利的庞贝古城遗址中就发现了制肥皂的作坊。说明罗马人早在公元2世纪已经开始了原始的肥皂生产。
传说,罗马人在祭神时,烧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碱性物质)里,形成了 “油脂球”。妇女们洗衣时发现,沾了 “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干 净。
v 在人们对酸和碱这两类化学物质的概念初步形成之后,一直到了20世纪,化学家总算才对酸碱物质有了较为完备的认识,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来解释什么是酸和碱。
这个理论是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汤马士·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释放质子(即氢离子,H+)的分子或离子为酸(布朗斯特酸),凡是能接受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则为碱(布朗斯特碱)。
v 酸碱质子理论说的就是: 凡是可以在水溶液中提供质子(即氢离子,H+)的物质一般被称为酸,可以在水溶液中吸收质子的物质一般被称为碱。
v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凡是酸首先就必须要有氢原子,其次还要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提供出)氢离子。 酸和碱之间还可以发生中和反应。酸可以被碱中和掉。
v 化学上采用酸碱度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
v pH值是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程度的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活度(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Soren Peter Lauritz Sorensen 提出的。
*这个概念告诉我们:
溶液氢离子的浓度越高,
即氢离子越多,pH值也就越小,
甚至可为负值。 pH值越趋向于0,
表示溶液酸性越强,即pH值愈小,
溶液的酸性愈强;反之,越趋向于14,
表示溶液碱性越强,即pH值愈大,
溶液的碱性也就愈强。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
pH的测定方法
用pH试纸测试用法:用玻璃棒蘸溶液,点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与比色卡比色
或 用pH计测量
P H 计
根据酸碱理论,如食品的 pH<7的就为酸性, pH>7的就为碱性, pH=7的就是中性。没有其它的标准。
请看下面的一些食品的pH值:你就可以知道人类大多数食物都是弱酸性的。味道越酸,酸性也就越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